Halter博士的試驗場

English Español Pусский 简体中文
12月 2021

Vianney Halter是一位自成一派的制表大師,無論是他那些為許多人鋪平道路的提議,還是對「時空」的大膽探究,他總在以自己的方式震撼着制表界。

作為科幻小說、天文學和機械學的狂熱愛好者,他的實驗室兼工作室位於瑞士小城Sainte-Croix,他有堅韌的工作態度,一貫堅持獨自完成項目,這裡也是他展示多年成果的基地。

在Vianney Halter雜亂無章的工作室里,Deep Space Resonance(深空共振)腕錶雖然還只是一個「雛型」,但進展非常順利。早在1996年,在彈奏和調校鋼琴時,他就萌生了打造一款聲學共振雙擺輪的想法。從那時起,通過對寶璣作品的詳細研究,這個想法也日漸成熟,他利用兩塊俄羅斯甲板表設計出了一個演示器。不過在那之後,由於品牌運營和日常事務占用了他大量精力,他被迫放下手中的研究工作。但在2012年,他得以「重操舊業」,並且在歷史學家Jean-Claude Sabrier的幫助下,獲得了一座上世紀60年代的時鐘,這座時鐘是Christiaan Huygens為展示他的等時性理論而專門打造的。對於Halter來說,這便是「制表業聲學共振理念基礎的歷史作品之一」。

此外,Vianney還將目光投向了浩瀚的宇宙。這是2016年,就在一個世紀前愛因斯坦在理論上預言的引力波剛剛被探測到。這在某種程度上稱得上是宇宙的 「大共振」。

重拾研究工作,Vianney顯得異常興奮。這次他意在尋求,在「不藉助氣流」的情況下,能將兩個擺輪磨合為相互聲學共振的最佳配置。很明顯的是,他正在研發的共振機制必須以Deep Space Tourbillon(深空陀飛輪)為基礎,這便是他於2013年發表的三軸中央陀飛輪。2019年初,他的聲學共振雙擺輪取得重大突破,運行非常穩定,並準備好移植到腕錶之中。他在2020年打造出了原型腕錶。他今天將之與眾人分享,就是為了與那些科學和機械狂人引起共鳴。

儘管這種新穎的設計很是複雜,但其技術架構背後的原理卻是簡單而高效的,沒有一點多餘。擺輪框架由162個零件組成,總重0.6克。它們的每小時的跳動頻率幾乎保持在21,600 vph,會有細微的變化,擺輪動能通過共享橋架相互傳遞。兩個頻率相互影響,很快就找到了一個共振頻率。

订阅Europa Star

©2024 WATCHES FOR CHINA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