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表業出現過剩風險

English 简体中文
4月 2007

多麼繁榮的一年!我們還需要重複這些已經被到處大聲宣揚的數字嗎? 算了,為什麼剝奪我們再說一遍的權利。畢竟,這些數字是「歷史性的」。瑞士鐘錶出口(根據海關統計數據)在2006年正式達到13.7億瑞士法郎,與2005年相比上升了10.9% (2005年比2004年增加了11.5%,2004年比2003年增加了9.2%)。如你所見,在過去的三年裡,出口連續保持兩位數或者接近兩位數的增長。

具體到不同市場,歐洲顯示出最強升幅 (瑞士鐘錶對法國出口增長21.3%,對德國上升到21.0%,對西班牙增長15.6%,而意大利相對失望,只增加了5.4%,雖然這個國家依然是瑞士鐘錶的第四大市場)。而美國市場從瑞士的進口額就高達22.8億瑞士法郎,超過位居第二的香港,穩居領先地位 (香港達到20億瑞士法郎)。 日本的消費增加了10.4%, 而中國繼續平穩前進(上升14.9%達到4.04億瑞士法郎),是瑞士鐘錶出口的第十大市場,俄羅斯提升了13位(上升6.3%達到2.04億瑞士法郎)。

在這令人震驚的成長中,各大巨頭們所占的份額是這樣的:Swatch斯沃琪集團,去年越過年銷售額50億瑞士法郎大關(增長12.3%);Richemont歷峰集團,截至今年第三季度(Richemont歷峰的財政周期於3月31日結束)制表業務上升達13%(或者說收入上升17%);Rolex勞力士,所有的業績指標看上去都呈現出興旺發展的勢頭,(這個瑞士鐘錶業的巨頭沒有透露其具體數量); 路易威登集團手錶銷售增幅為28%,營業利潤增長了281%(從二千一百萬歐元到八千萬歐元)。

這種強勁的增長首先是奢侈類細分市場的貢獻。(出口價)超過3000瑞士法郎的手錶的銷售,從金額上計算增加了27%,而數量上計算上漲了34.7%。售價低於這個門檻的手錶銷售數量增長僅1.2%,但在整年數目中仍達到了過半的總增長。

向頭彩的瘋狂湧進
我們可以斷言,瑞士制表的確身處新的全球地域和經濟發展大流之中。這一趨勢是中產階層在逐漸消融,或者說是他們的收入不再增長,而身處的這個世界是一個富人愈富的世界,(例如,鉑金手錶的數量上升23%,黃金手錶上升17.3%)。

從媒體的角度來看,過去的這一年,制表業又一次被以價格而論的高端產品所壟斷,對複雜和精密功能的瘋狂追逐助長了這樣的趨勢。儘管如此巨大的努力引起了許多媒體關注,但種種跡象越來越清楚的表明,我們可能達到「巴洛克」趨勢的頂峰,它將逐漸地衰落,留下回歸經典和自我節制的空間。

或許如此吧。可是,相反的情況似乎一直在發生。我們從未見過如此多的新品牌進入高級表這一細分市場。 (一個將要上市的新品牌聲稱「沒有任何一款低於30萬瑞士法郎」 。)而且,幾乎每個星期都有人宣稱他們的品牌已到了新的頂峰。鐘錶界,似乎是陷入了一種無與倫比的混亂之中。某些品牌所取得的驚人利潤是眾人都夢想的。於是,自然而然的,對高價市場的瘋狂追逐就象累積的頭彩一樣增加。

在這種瘋狂的混亂中,雖然常常存在著真正的進步和實質性的創新,以及對制表藝術的新衝擊,但也有大量的「做秀」,恍惚接近真實……想要引起眾人注意,一個品牌不得不做出驚人的事來。必須要更大、更暴露於眾人視線、更複雜、或者更獨創,價格並不重要。這樣的發展路途有時可能會導致我們看不到制表的真正價值。而且無疑還會有更嚴重的結果,最終消費者有時會成為「被漠視」的對象,比如有人購買了昂貴鐘錶後卻得不到保養和維修。

「價值」回歸?
改變的火花開始顯現,這在2006年比往年更加明顯。對那些著名制表的真正價值的回歸似乎正在慢慢興起。對於整個行業以及消費者來說,這是非常好的消息。
就拿最近我感受深刻的的一件事為例(而且,我並不是唯一一個這樣感受的),這是我以前的文章中討論過的。H. Moser & Cie在公司開業後立刻奪得制表業兩個最負盛名的獎項。這個過程並非偶然,而是經過設計的。H. Moser & Cie為近年來過度發展的制表業提供了一個矯正方法,這是一種簡潔化的制表模式,實在的性價比、高品質和直奔主題的產品。這一點在令人敬佩的萬年曆錶上反映得猶為明顯,它具有獨特清晰的顯示和讀取,特別精心的製作,對最終消費者需求的充分考慮。在個案例中,該品牌通過獨創的可換式調節器,已經靈活地解決了售後服務的問題。

另一個價值觀回歸的顯著例子是Jaeger-LeCoultre積家新投放市場的產品線,稱為duomètre。這個新產品線令人特別感興趣,當之無愧的標誌是它結合了手錶「最純粹」的顯示和非常有趣的技術創新(只有一塊由兩個獨立齒輪列組成的調節器)。更值得注意的是,這項創新並非「毫無理由」,而是旨在製成更好的精密時計。這一努力符合制表的傳統目標—追求機械定時法—通過「納米」軸和高級加工技術帶來的卓越性能,這款表在追求創新的同時也帶來意義深遠的美麗。

創新和對消費者的尊重
在這些範本中,我們看到設計與科技完美結合,並不只是偶然。 我們仍可以看到很多表,僅僅是為了追求外觀的華美,功能基本上是多餘的,創新還並不普遍。
但是,讓我們對這所有的一切看得更清楚一些……在做這樣的觀察時,我們並不是要反對那些獨特並嚴格按照手錶藝術的最經典的教條製作的手錶。那些以與手錶所採用技術保持一致的方式而設計的激進新風格的成功案例,對工業發展的未來也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恰恰相反,他們沒有失去深層次手錶製造的「理由」。

這個新思路的一個例子,由鐘錶匠Félix Baugmartner和設計師Martin Frei憑藉大膽的想象力創造出的最新款手錶。在Urwerk總部工作的這個二人組合,以他們的「201」手錶提供了一種掌握時間的新方法。這款手錶與其他那些至今為此我們熟悉的手錶完全不同(參見關於他們這一題材的專門文章)。伸縮自如的指針跳動在靈巧的飾點之間顯示著時間。雖然手錶宛如天外來客般的太空船,但它不僅包含了技術極其複雜的機械裝置,而且代表了對名副其實的手錶製作的追求,將科研的長期傳統應用到掌握時間的方式中。

許多鐘錶師寧願沉醉在高級精密裝置 (陀飛輪,萬年曆,大自鳴表……)這個「圓圈」里。這種方式象一個主礦,存在著被消耗枯竭的風險。與此相反,Urwerk決定專注於如何顯示時間的問題(但請記住,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東西可以真正取代這個美麗而簡單直觀的時間讀取方式)。另外,Urwerk充分為未來手錶的使用者考慮,因為在背後,該品牌提供了一種非常有用的技術,從某些方面來說,是完全的功能創新。例如,能夠在超過100年的時間內工作的儀表,可以測量手錶的總運行時間。這也是一種維護時間的服務指標,以及一種很好的調校能力。這表明那些「瘋狂」的創新和對消費者的尊重是並行不悖的。

長期發展方向的賭注
對制表價值的反省,對使這一專業得以傳承的技能的反省,和對尊重消費者的反省,也是幾個協會發起的運動的核心,其目的是為目前混亂的局面「制定規範」。 為此,我們馬上想到Franco Cologni和他的高級制表基金會。創立這個基金會也是出於這樣的戰略動機(是缺少長期主題的他邁出的第一步),他最近開設了網站(www.haute-horlogerie.org),網上月刊的推出展示了一個真正的開端,超越了Richemont歷峰集團那個小小的品牌圈。Franco Cologni雖然不再參與集團所有的運作,但他仍是不可缺少的幕後智囊。

基金會的要求中,一個有趣的方面是關注長期發展,提出建立一種通用的質量規格表的必要性來保證高品質瑞士制表的生存和發展。此外,還提倡培養年輕一代的鐘表師,也規範了「新興」國家的制表價值觀。

「瑞士製造」標籤的陰謀
高級制表基金會同樣印證了我們之前所說的:瑞士制表業「富貴」公司—它們都宣稱或想宣稱自己是唯一「可信」的品牌—和其餘部分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但是,即使在「富貴」圈中,也不可能建立一個共同的質量規範(舉個例子: 一個品牌的各種業務中,包含了哪些業務才能有資格被稱為「Manufacture」?)

這種「雙速計時」其實充滿著矛盾。你只需看看「瑞士製造」這個詞,它的定義就常常被挑戰。 到目前為止,為了有資格在錶盤上添加這個神聖的詞彙,機芯造價的50%必須原產自瑞士。 但是,對於機械機芯而言,如果按鐘錶業巨頭要求,這一比例可能很快增至80%。

那麼表殼和其餘部件如何呢? 到目前為止,在瑞士進行最終裝配和控制之前,沒有特別要求其它部件源於瑞士,所以那些大品牌正在推動瑞士制表協會去建立一個新的限制:手錶80%的零件必須源於瑞士。(在這方面,我們的資深同行Michel Jeannot最近在Bilan雜誌第221期有具體分析。)但在他們內部,這些巨頭們也很難達成一致,因為一些公司長期通過合法的近似「瑞士製造」獲利,將自己的表殼和元件的整體或部分放在中國或其它地方生產(正如Jeannot所指出的,擁有不相上下的品質,不容置疑的優勢,但無法保證的交貨時間)。

所以,目前瑞士鐘錶的驕人成就雖然真實,但這同樣也是主要的困難,顯得很荒謬。多年來,我們常說,長期的蓬勃發展將帶給每個人利益—而不僅僅是精英們—瑞士手錶的基礎應該更廣泛。它們必須適合所有等級的消費者。它們必須像從Logan和Smart到賓利和法拉利一樣,提供一系列的產品。 從這個意義上說,關於「瑞士製造」標籤的新法令可能不是壞事, 或者也可能將情況變得更殘酷,它可能殺死剩餘部分市場的參與者—即處於中等地位的品牌—而同時,它還將迅速地製造大量無法解決的問題,因為目前的工人和工匠還不能滿足需求。

如你所見,在兩種危險之間是很難找到道路的:一個包括手錶的各個元件在內的過度使用「瑞士製造」標籤(最終消費者可能會發覺,將導致失去信任的風險),另一個是必須維護整個「中等地位」的企業。 顯然,賭注還沒有押下,而在現狀確定下來之前還有一段時間。

關於交貨時間還存在一些問題,由于越來越多的「過熱」需求,交貨時間變得越來越長,甚至達到延誤了一些品牌發展的程度。 2006年,在機械機芯的戰略性領域,產生了大量的創新成果。 但一切仍處於萌芽階段,還需要時間才能達到生產可靠的機械機芯的規模。 往日優秀的ETA tractor機芯,由於可靠、堅固、品質穩定,而最重要的是,在全球的四大市場都能得到維修,所以還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維持增長。

另一方面,新機芯的浪潮也會導致對雙速制表觀念的強化: ETA calibre機芯,以前自詡為世界最好的品牌,已不再系統性地強調經常被過分使用的詞語「機芯製造Movement Manufacture」,而事實上通常只是按客戶要求改造過或重新裝飾過的ETA 口徑。

最終, 消費者很難穿越品牌的迷宮。那些品牌都號稱是「可信的」,而且都擁有「瑞士製造」標籤,即使它們並非真正瑞士製造。 但是,只要生意興隆,好比目前的現狀,這類問題就退居次要位置。 然而,總有一天,情形會改變,每個人在合什祈禱著,希望這不可避免的一天會非常遙遠。

即將在線的奢侈品?
說到這裡,我們還是要認識到我們已經向好的方向邁進。可以肯定,在100年甚至50年後,我們將會把目前這個制表業的時代看做是這種藝術和這一行業最繁盛的時期。然而,對優越性的長期不認真考慮將會導致這個領域變得陳腐。這種情況下,整個行業就會失去吸引力。在不斷的大聲炫耀中,優越的東西也不再優越。

手錶業的這種「陳腐」也會因互聯網的作用帶來強化的風險。不管我們是否願意,互聯網的使用只會一直成長。目前為止,鐘錶製造商已經顯著地抵抗了網上銷售的誘惑,以保護他們產品的「地位」和自己的零售商網絡。不過,和我們在時尚產業看到的一樣,這個或那個品牌遲早將屈從於這種誘惑(誰會是第一個?),開始網上銷售。那麼接下來,其他人還能不跟進嗎? 人們在賭,這股強大的潮流也會強化這個產業的兩種速度。

不過,基本可以確定的是,有些品牌會抗爭到底,寧願將自己的優越性建立在「稀有性」這種基礎上。消費者不可能在「實體」的商店以外買到他們的產品。通過這種方式,他們利用「難以買到」形成了掀起消費者購買慾的動力。 不過,雖然這種形式對於一些高級品牌有效, 但對於針對大眾消費群的品牌卻不同。

關於互聯網的呼籲已見諸媒體。各地的雜誌都面臨「紙媒體」收入降低的問題,而網絡版的收入持續攀升(這是對於那些已知道如何應變的公司來說的)。基於「紙媒體」許多的優勢,這些雜誌雖然還不會消失,但也將逐漸成為「小規模」產品,只為某些特殊用途保留。由於需要耗費樹木、油墨和使用貨車運輸,都構成生態學的「負擔」。
但是,如果瀏覽一下目前的形勢,你會覺得事實恰恰相反。有關手錶的雜誌從未如此豐富和奢華,好比鐘錶和鐘錶品牌從未如此眾多而奢華一樣。 但現在,我們覺得,媒體和制表業的這股浪頭已經到達了頂峰,即將逐漸衰退。

從一段隧道到另一段……
今年適逢Europa Star名表世界創刊80周年,作為最具權威和經驗的鐘表貿易專業雜誌,我們當然有資格回顧一下過去。趕上目前這樣歡欣鼓舞的境況,讓人很難想象在30年前的1977年,Valentin Philibert寫道:「經過幾年的混亂和徹底的失敗,即使是最富盛名的品牌也不能倖免,倖存者可能會看到這段隧道盡頭的亮光。」那個隧道已經結束很長一段時間了,但是如果認為不會進入另一個隧道,這種想法就是錯誤的。
當然,在那個特殊的時代,石英革命性技術的誕生動搖了瑞士制表業的核心。 但從那以後,這一產業已經享受了一段好日子,收入頗豐。今天,這種威脅不是類似的『革命』。 相反,正如我們上面談到的,可能是轉向超級豪華的機械手錶。

另一個觀測到的現象與前一個部分相關,新品牌的數量從未如此眾多。 這一事實本身十分令人鼓舞, 說明制表業已成為對很多年輕人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行業。 但是,這樣的局面有兩面性。 一方面,新創立的企業大部分由年輕的鐘表師經營,他們對於自己的手藝熱情澎湃,想為之刻劃出一個細分市場。他們帶來的『新鮮血液』,對專業的不斷更新是非常必要的。

可是,在另一方面,被時間藝術吸引的有些人卻沒什麼可以讓人稱讚的目的。 他們只是垂涎於某類手錶高額的利潤率。在這樣的例子中,找到一個創意,將ETA機芯進行一些改造,加上奢華的裝飾,並不足以構建起真正的品牌,甚至還可能影響整體的專業程度。

幸好,制表的實際操作不受行政管理的「授權」,而且企業聯合制和限額制也已是過去。 因此,唯一保障就是對某種形式的「經典」的回歸。 實際上,創造一些簡單、純粹和本質的東西相對於創造「精密」和巴洛克式的東西而言更為複雜。這就有必要再次強調真正服務的觀念,服務將是鐘錶業下一次戰役的主題—為了讓所有人更好。

banner
更多

订阅Europa Star

©2024 WATCHES FOR CHINA - ALL RIGHTS RESERVED.